參團行程
2020 | 南九州鐵道5日
■ 文字 / 攝影:夏金剛 ■ 模特兒:陳遠如
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天,「浦島太郎」在沙灘上看見一隻大海龜被一群頑皮的孩子團團圍住,他們正用棍棒和石頭虐待牠。
在夕陽的折射下,太郎彷彿看見海龜噙著眼淚向他求救。於是,他立即上前驅趕孩子,把受了傷的海龜推回水中。
沒想到,恢復氣力後的海龜竟然開口對太郎說出人話:「我帶您去龍宮玩,以報答搭救之恩好嗎?」
太郎雖然驚訝,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任由海龜載著他游向外海,在潛入海底之前,他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家鄉,此時漁村已隱入暮色,只剩燈火點點,他喃喃自語的說,娘,我去去就回!
來到瑰麗的海底世界後,不但被龍王奉為上賓,還認識了美麗的「乙姬公主」,兩人一見鍾情。
談情說愛的日子固然開心,太郎卻依然掛念家裡,公主眼見留不住人,臨行前送給情人一個寶盒並再三叮嚀:「無論發生什麼事,千萬不要打開這只玉手箱(玉手箱為日文寶盒之意)。」
回到陸地後,家鄉的人事景貌變得跟太郎離開前大不相同,好不容易才由村中耆老口中得知「太郎失蹤案」竟發生在一甲子前,他這才明白,龍宮一日竟等同人間一年。
此時此刻,太郎滿心酸楚,家,沒了;龍宮,回不去了,在萬念俱灰下打開了玉手箱,只聽見刷的一聲,噴出一股濃煙,等煙霧散去後,浦島太郎已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子。
今天的計畫,是實際走訪浦島太郎神話的相關地點,然後搭乘「指宿玉手箱號列車」,體驗太郎從海底回到人間後,瞬間蒼老的改變。
是的,你沒看錯,指宿玉手箱號正是一輛會讓你瞬間蒼老,穿梭六十年歲月的光陰列車。
依著故事脈絡,我們從太郎前往龍宮遊玩的出發地-「長崎鼻」展開旅程。
長崎鼻海岬位在薩摩半島的最南端,龍宮神社和長崎鼻燈塔是必訪景點,所幸兩者相距不遠,僅需五分鐘腳程。
每趟出國前我都會做功課,不管是照片或影像只要能協助拍攝工作順利進行的參考資料都好,可是,從youtube上看到國內行腳節目所介紹的龍宮神社,似乎是個無聊的景點,該怎麼拍才美,讓我輾轉難眠。
等人真的來到了長崎鼻,站在鳥居往龍宮神社看去時,我忍不住從口中飆出一個髒字:「X!電視怎麼可以拍得那樣醜?」
我想,這就是旅行的魅力!即使影像畫質已經來到4K的境界,卻仍無法取代親眼所感的萬分之一。
印入眼簾的,是一座紅白相間的神社,面積狹窄,也不見花木扶疏,卻顯精緻可愛。日本神社多為紅白相間,為何獨獨龍宮神社會給人可愛之感?
我覺得是尺寸迷你,有玩具感;再者,主建物採挑空設計,下方配上粗壯的四腳後,像極了一隻馱著神社的巨大海龜,在造型上給人淘氣與童話的聯想,跳脫傳統神社莊嚴肅穆之故。
此外,龍宮神社採貝殼祈福法而不是常見的木製繪馬,雖說透過海中的事物向龍王之女祈念乃理所當然,但仍敬佩第一位提出這個想法的企劃者,參拜者只需花個一百日圓購得一片貝殼,寫下心底的想望,不只完成到此一遊的儀式,還保有風調雨順的未來。
在祈福鈴鐺的兩側擺有數只大陶缸,裡面是滿出來的貝殼,由於香「貝」鼎盛,也造就出不同於其他神社的氛圍。
我十分好奇,這些參拜貝殼最終去了哪,沒想到就在西側不遠處有一幢稱之為貝塚的貝殼墳墓,所有參拜者的心願被嘩啦嘩啦的傾倒在此,看不出其中有先來後到的秩序,感覺剛才虔誠膜拜的心意似乎沒有應驗的可能性啊…
算了,我什麼也不懂,反正心誠則靈就是。
如果沒打算好好拍照,也不參拜,龍宮神社大約五分鐘就已足夠。
前往燈塔途上,會經過一尊浦島太郎的大型石雕,他頭戴斗笠手持釣桿坐在海龜旁邊,重現了兩者結緣的歷史畫面。
雕像旁又堆滿了祈福貝殼,我不知道哪一邊比較靈驗,但是太郎這兒多了進一步指示,譬如繞雕像幾圈或撫摸海龜就可以獲得健康、事業、愛情、求子、考運等善緣,只要照做就會美夢成真,不覺得祂是個說場面話的神祈,我猜,這樣想的人不少,所以才有很多旅客在這裡轉圈圈。
這兒也是拍攝「開聞岳」的好地點。
開聞岳號稱薩摩小富士,也就是南九州人心中的富士山,沿著往燈塔的步道上,有好幾個角度可以捕捉擁有大海為前景的開聞岳。其實,別說浦島太郎了,任何人都抗拒不了這片清澈蔚藍的海水,如果你希望讓腳丫子碰碰海浪,走到沙灘也毫不費力。據說,以前這塊海域常有海龜出沒,我猜,可能是乙姬公主派遣手下前來尋找意中人吧!如果龍宮一日等於人間一年,那麼太郎也離家沒多久嘛。
標高924公尺的開聞岳,有著和富士山一樣的圓錐形,因此別名薩摩小富士,從座椅的方向不難發現,這裡是專供遊客拍攝的好角度而不是欣賞開聞岳的最佳位置。
只要再走幾步,視野便開闊了,就算想要踏浪也很方便。
燈塔往前還有一大片礁石區,這裡該是薩摩最南的國土了吧?